專利驅動數位與綠色轉型──科技競爭與環境責任的雙重挑戰!

跨產業專利競爭指的是不同產業之間因技術融合而出現的專利競爭與糾紛。隨著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的發展,企業不再局限於自身傳統領域,而是跨足其他產業,導致專利競爭加劇。以下是幾個具體案例與趨勢:


1. AI 與汽車產業(AI + Automotive)

案例:Waymo(Google)vs. Uber 自駕車專利戰

  • Google(Waymo) 透過 Alphabet 旗下的 Waymo 開發自駕技術,擁有大量 AI + 自駕系統專利。
  • Uber 透過收購 Otto(自駕卡車新創公司)快速切入自駕車市場。
  • 2017 年,Waymo 指控 Uber 竊取其LiDAR 雷射雷達技術的專利,並透過 Otto 開發類似技術。
  • 訴訟最終以 Uber 支付 2.45 億美元和解,並停止使用爭議技術。
  • 本事件後傳統車廠(如 Toyota、GM)開始佈局 AI 專利,以避免受制於科技公司。
  • 近年來,特斯拉、輝達(Nvidia)等企業也積極申請AI 晶片 + 自駕技術的關鍵專利。

2. 智慧電網與通訊技術(Smart Grid + Telecom)

案例:通訊巨頭 vs. 電力公司爭奪智慧電網技術

  • 智慧電網(Smart Grid) 需要 5G、IoT 及 AI 技術來優化電力傳輸、提升能源效率。
  • 電信業者(如 Qualcomm、Ericsson) 擁有 5G、IoT 專利,但電力公司(如 GE、Siemens)則掌握電網技術專利。
  • 電信公司認為電網應該使用 5G 來傳輸數據,但電力公司主張智慧電網的資料傳輸應受專利授權保護,導致標準必要專利(SEP)授權費用爭議。後來部分電力公司開始投資 5G、區塊鏈技術,避免過度依賴電信業者的專利。
  • Google、Amazon 也開始進入能源管理領域,與傳統電力公司競爭。

3. 半導體與再生能源(Semiconductor + Renewable Energy)

案例:台積電 vs. 特斯拉 矽陽極電池專利競爭

  • 電動車(EV) 需要高效能電池,而矽陽極電池(Silicon Anode Battery) 可提升電池續航力。
  • 台積電(TSMC) 掌握先進半導體製程,投入矽基材料技術研發。
  • 特斯拉(Tesla) 開發新型電池技術,並積極申請相關專利。
  • 2021 年,特斯拉宣布擁有新型矽陽極電池專利,可提升能量密度 20%
  • 2023 年,台積電則提出類似技術的半導體製造專利,引發專利界關注是否會產生專利授權糾紛
  • 此事件可知半導體技術開始影響電池製造,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可能進一步參與新能源市場。
  • 特斯拉、Panasonic、LG Energy Solution 等公司正在搶占矽基電池技術的專利佈局。

4. 智慧醫療與雲端技術(Healthcare + Cloud Computing)

案例:IBM Watson Health vs. Google DeepMind AI 醫療專利戰

  • 智慧醫療(Smart Healthcare) 依賴 AI、大數據與雲端技術來診斷疾病、提供個人化醫療。
  • Google DeepMind 透過 AI 技術分析病患數據,發展「AI 眼科診斷」。
  • IBM Watson Health 開發醫療 AI 系統,並擁有相關專利。
  • IBM Watson Health 指控 Google DeepMind 侵犯其「AI 醫療診斷演算法」專利。
  • 2021 年,IBM Watson Health 部門被出售給投資公司,反映 AI 醫療技術的專利競爭加劇。
  • 後AI 醫療技術專利爭奪升溫,醫療機構與科技巨頭之間的合作與競爭加劇。
  • AI 診斷技術可能受「專利池」影響,未來將有更多標準必要專利(SEP)出現。

跨產業專利競爭的未來趨勢

  • 產業界線模糊化:傳統產業與科技公司之間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如汽車公司進入 AI 領域,電信公司進入能源領域。
  • 標準必要專利(SEP)爭議增加:隨著 5G、智慧電網、量子計算等技術發展,不同產業之間的專利授權費糾紛將更加複雜。
  • 專利聯盟與授權合作成趨勢:企業可能透過專利交叉授權來降低訴訟風險,如 Google、Amazon 在智慧家電領域的合作。

跨產業專利競爭將持續升級,未來企業在專利策略上不僅要保護自身技術,還要靈活運用專利授權與聯盟合作,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市場環境。